[光明日報] 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中美公共外交戰(zhàn)略——2015中美公共外交高層論壇發(fā)言摘登
發(fā)布時間:2015-06-17當前,作為構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世界各國普遍高度重視公共外交。對中國而言,加強公共外交既是一項緊迫的現(xiàn)實任務,也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zhàn)略。近年來,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美公共外交力度,對中國國際形象和“軟實力”的提升起到了較大推動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由于中美之間在歷史文化、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體制方面差異明顯,中國對美公共外交還存在著很大的拓展提升空間。
應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今年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次訪問將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帶來新的契機,也是中國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對美公共外交的有利時機。
在此背景下,2015年5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和公共外交研究院共同舉辦“2015中美公共外交高層論壇”,邀請三十多位來自政界、學界、智庫界、媒體界的知名學者與業(yè)界高層共同探討中國如何對美開展有效公共外交。與會嘉賓圍繞中美公共外交當前面臨的困境與機遇、中國對美公共外交存在的問題與建議、習近平9月訪美的公共外交方案建議等展開探討,希望通過智庫公共外交研究,推動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構建。
此次會議的專家發(fā)言精粹,光明日報以專版的形式于2015年6月14日刊發(fā),摘登了參會專家的精彩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通過官網平臺把此次專版刊發(fā)的會議精粹發(fā)布,以饗讀者。
主旨發(fā)言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 陳雨露:推動中美全方位、多領域公共外交
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提出了“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的新時期外交構想。應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邀請,習近平主席將于今年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今年中美關系中的頭等大事,也為進一步推進中美之間全方位、多領域公共外交戰(zhàn)略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歷史機遇。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兩國領導人對中美兩國關系的認知在一次次合作、競爭、沖突中逐漸加深。隨著中美在各層次、各領域交往的不斷深化,兩國在新時期對雙邊關系的定位更加全面和理智。但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美國對中國快速崛起的防范心理日益加重。問題的解決情況主要取決于美國能否重新界定對快速變化的、作為崛起力量的中國的歷史期望和準確認知,也取決于中國對美公共外交能否有效開展。中國迫切需要通過公共外交塑造和維護和平、合作、發(fā)展、共贏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以確保國家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的順利實施。
針對中美關系的未來發(fā)展,我們需要進一步理順管理機制,制定中國對美公共外交總體戰(zhàn)略框架,推進政府主導的“多中心”的公共外交,建立智庫咨詢與政府決策的良性互動機制,加強對美國戰(zhàn)略界的公共外交,推進中美兩國在文化、經濟、環(huán)境、軍事等多領域公共外交戰(zhàn)略合作等。為了推動中美全方位、多領域公共外交戰(zhàn)略交流與合作,中美兩國智庫和知識界應該發(fā)揮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長、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 趙啟正:以公共外交傳播中華“和”文化
盡管中美雙方對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和做法仍有分歧,但都同意要不沖突、不對抗。中國對美國的政策強調互相尊重、合作共贏。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說法在表面上也是積極的,但做法上卻是消極與積極均有。我們要通過公共外交,向世界說明一個真實的中國,減少“中國威脅論”的負面影響。
我們必須轉變做法,不能單靠政府來回答外界的質疑,應該加強以公眾為主體的公共外交。我們對美國開展公共外交顯然是為了加深相互了解,從而促進兩國關系的健康發(fā)展,但是,更深層的目的是要表達我們中國人的“和”文化?!昂汀钡囊饬x不只是和諧,還包括和平、和解、和善、和氣、和為貴。我們要通過講好今日中國和中國人“和”的故事,傳播好中國的“和”文化精神。中國的“和”文化講好了,中國的國家形象就會有一個很大的飛越。在公共外交中還要特別發(fā)揮企業(yè)家的作用。企業(yè)形象關乎國家形象。企業(yè)家走出去時,面對的不只是對方的企業(yè)家,僅懂得商務談判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與當?shù)卣⒆h會、媒體、工會、環(huán)保組織、民眾等對話的能力,否則走出去了也難以走得遠,所以要對這些企業(yè)家加強公共外交意識和素養(yǎng)培訓。中國對美國一個比較成功的公共外交案例就是孔子學院,通過與外國學校合作,向國外派遣教師,向外國公眾教授漢語,同時傳播中國文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原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鄭新立:中美公共外交要把握和順應經濟發(fā)展趨勢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中美之間貿易投資的發(fā)展,中美之間的經濟關系正在出現(xiàn)三個趨勢性的變化。第一,中美貿易關系由過去的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發(fā)展。過去我們的產業(yè)結構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為主,現(xiàn)在開始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第二,中美投資關系由單向流動向雙向流動轉變。過去是靠美國投資在中國設立一些企業(yè)來帶動我們的發(fā)展,現(xiàn)在我們對美投資在逐年擴大。第三,中美之間的科技創(chuàng)新已經由過去中國對美國的技術模仿,轉向自主創(chuàng)新、原始創(chuàng)新。盡管從總體上看,我們的技術和美國差距還較大,但在一般產業(yè)技術上,國內申請專利的總量,特別是發(fā)明專利總量已超過美國居世界首位。中美的交流,尤其是民間交流要把握這樣的趨勢,順應趨勢,從而推動趨勢的發(fā)展。在這個總體趨勢下也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逆流,我們要通過民間外交活動克服這些阻力,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發(fā)展,對中美兩國來講都是有利的。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特別發(fā)揮智庫的交流作用。很多簡單的事情,因為誤解或溝通不暢,在美國產生了片面、長期的輿論影響。只要我們的專家走出去,跟美國智庫多進行溝通和交流,誤會就會減少。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理事長、原國家環(huán)??偩指本珠L 王玉慶:積極開展環(huán)境公共外交
中美環(huán)境領域的合作相比其他領域起步較早,1980年雙方就簽署了《中美環(huán)境保護科技合作協(xié)議書》??肆诸D時期發(fā)表的對華政策講話中,把環(huán)境保護列為對美國來說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2008年簽署了《中美能源與環(huán)境十年合作框架》。在框架協(xié)議下,雙方有關部門開展了許多具體的合作項目。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與奧巴馬會晤時提出,將節(jié)能環(huán)保打造成中美合作的新亮點。特別是在2014年APEC會議期間,中美兩國發(fā)表了中美氣候變化共同聲明,提出了各自減排和限排溫室氣體的目標,世界主要媒體對此評價很高。另一方面,在中美兩國的合作中,美國對中國環(huán)境方面的幫助說得多,做得少,協(xié)議多,落實少。在多邊層面,特別是國際環(huán)境公約談判方面,中美尚存重大分歧,由于各自的發(fā)展階段、國家利益,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導致斗爭激烈,甚至是針鋒相對。環(huán)境領域的公共外交往往體現(xiàn)在各國NGO的交往合作上,推動環(huán)境公共外交要高度重視環(huán)保NGO的作用。為適應形勢,拓展中美環(huán)境領域公共外交,建議政府安排一定資金,資助優(yōu)秀的NGO開展中美或國際環(huán)保合作交流,把一些政府需要辦的事情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給NGO。政府搭建一些公共外交平臺,鼓勵有條件的NGO走出去,發(fā)出中國聲音。
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國家漢辦主任 許琳:孔子學院:搭建中美人文交流大平臺
目前,已有133個國家建立了485所孔子學院和886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美國49個州共設立了108所孔子學院和451個孔子課堂,分別占到全球總數(shù)的22%和51%。美國是對孔子學院雜音最多的,但卻是做得最多最好的。全美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有280萬。
10年來,孔子學院在中美公共外交方面做出的努力主要有:一是與多家著名智庫等機構建立了密切關系。二是孔子學院搭建了中美人文交流大平臺。三是團結了一批美國著名專家、學者和精英人士。四是邀請兩萬多名美國的教育官員、大中小學校長、師生訪華。我們還派出專家學者、學生藝術團出國巡講、巡演、巡展,受到了美國主流學校的熱烈歡迎。五是過去10年,向美國孔子學院派遣了5700多名中方院長、教師和志愿者??鬃訉W院之所以在美國生根開花,就是因為孔子學院的每個教師都是中國的民間大使和名片,從紐約一直影響到鄉(xiāng)間小鎮(zhèn)。當然,我們遇到的困難也很多。國內外的各種不同議論已成常態(tài),敵對勢力對孔子學院的干擾和破壞從未停止過,污蔑孔子學院干擾學術自由。另一個是投入不足。2014年,我國對外投資總額已達1400億美元,其中教育、文化等領域占比極少。
“2015中美公共外交高層論壇”圓桌討論觀點精粹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 賈慶國
過去一年,中美關系發(fā)展總體態(tài)勢不錯,但是美國輿論對中國的看法卻越來越負面。顯然,我們對美公共外交效果不太好。導致這種情況的大背景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外部世界對中國崛起的擔心增加以及金融危機以后美國自信心下降,夸大中國威脅。習主席倡導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媒體反擊美國的挑釁是必要的,但不能因此斷定中美必然對抗。建議:在采取重大涉外行動前認真研究外部可能的反應;加強公共外交的針對性;不要輕易說中美必然對抗;明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地位與作用。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
2013年3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美國總統(tǒng)特別代表、財政部長雅各布·盧時,再次提出“共同努力構建中美合作伙伴關系,走出一條新型大國關系之路”。這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為什么此時中國領導人提出這一基本思路?中美兩國關系背后的實力基礎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這需要我們更加專業(yè)化地提供國情研究與世情研究,特別是中美兩國的綜合國力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數(shù),才可以“走出一條新型大國關系之路”。中國和美國綜合國力的相對差距發(fā)生巨大變化,從1990年的4.32倍縮小到2013年的0.98倍。在與美國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方面,我們的戰(zhàn)略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我們的主動權越來越大。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黃仁偉
公共外交的核心任務是讓對方理解我們的做法、說法。誤解少一點,理解多一點,讓了解更深刻一些,這還要做很長時間的工作。世界中國學論壇從2003年開始辦,到現(xiàn)在已舉辦六屆。我們的目標就是影響各國高端的中國通。六屆一共來了800多人,與他們做好交流是一項重要的公共外交工作,做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回到國內影響對華政策,培養(yǎng)下一代中國研究者,引導媒體言論。日積月累,水滴石穿,一定會起作用。目前,我們要加強對官員的公共外交培訓,這個任務比對企業(yè)家的培訓還要難。
外交學院副院長 王帆
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我們看待中美關系、中美公共外交時要有一個大的視角,就是把中美關系和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互動包含在內。雖然美國也只是發(fā)達國家中的一個代表,不能與其他國家完全一致,但是他們在對中國的問題上還是有其協(xié)調性的。美國是一種勢力、一種思想、一種體系的代表,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對于中國來講,當今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這方面,當前特別需要強調相互尊重,反對美國仗勢欺人、以勢壓人,講求雙方關系的平等。第二,處理好觀念差異和政策差異對合作影響的關系。第三,在中美關系互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建立有效的糾錯體制,雙方都不能單純要求另一方按照自己的方式改變。
北京外國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永輝
我有兩個基本判斷:第一,中美關系面臨嚴峻挑戰(zhàn),或者說面臨臨界點。美國政府官員和戰(zhàn)略界有一種普遍焦慮,這一現(xiàn)象令人擔憂,值得關注和警惕。第二,中國的對美公共外交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不少的成績,但總體而言,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兩大問題,一是我國主要的政策性宣示一直沒有被美國所接受。二是我國在美國眼中的形象現(xiàn)在也處在不太理想的時期,需要我們重視和反思。關于國家形象,我認為應該包括三個基本要素: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形象;二是具體、生動的個體形象;三是真實、平衡的完整形象。既要展示美好的一面,也不要回避不那么完美的一面。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 達巍
目前美國整體對華輿論比較消極。除了南海等焦點問題外,美國智庫正在圍繞對華政策展開大辯論。我們應該利用好今年6月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和人文交流高層磋商、9月份習主席訪美這兩個節(jié)點,做好公共外交,正面回應美國對我們的疑慮。例如,以美國人能夠理解的語言介紹“四個全面”,告訴美國聽眾中國當前的發(fā)展戰(zhàn)略是什么;“中國夢”與“美國夢”其實是異曲同工的;中國的經濟和社會開放是一如既往的,大門會開得更大。我國領導人可以考慮尋找合適的時機,對美國智庫、對華盛頓的戰(zhàn)略精英直接傳遞這些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 喻國明
從傳播的角度來說,在公共外交過程中應該遵循一些原則。傳播就是一種溝通,任何溝通都必須建立在先求同的基礎上。我們跟美國之間,跟國際之間有不少利益和價值觀上的巨大差異,要想順暢溝通,我們必須要認同國際通行的一些基本的傳播框架、價值框架和邏輯框架。溝通必須要注意到跨文化傳播和跨國傳播之間的文化折扣現(xiàn)象,即我們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別人理解到的之間往往有很大的落差,這種折扣由什么因素引起呢?主要是語言、參照系、認識方式不一樣。因此,我們在做公共外交時,要學習,要注意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之間的不同社會邏輯,還要適應對方的傳播方式,以對方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向其說明和表達。
中國日報新聞策劃部主任 趙煥新
中國日報從1993年開始跟歐美國家主流媒體長期合作,現(xiàn)在定期供版三大媒體:《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和英國《每日電訊報》,每月夾送發(fā)行1期,期均發(fā)行量超過300萬份,并同時在這三家媒體的網站上開通了海外供版頻道,頻道內容由我們更新和維護。海外供版是在中國日報自己的海外版之外的、對美國和歐洲受眾精準傳播的平臺。配合習主席九月份訪美,我們建議利用好這一平臺。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阮宗澤
中美關系在大的方面,絕非已經到了“臨界點”或“危機”地步。當然,這不是說中美關系沒有問題,以下幾方面需要進一步厘清:第一,怎么把中國特色和世界對話銜接起來。第二,怎么把復雜的中國做簡單的闡述。中國本來就很復雜,我們越要強調中國的復雜性、特殊性,越會把中國說得復雜。我們應該做的是把復雜的中國做簡單而準確的闡述。第三,針對美國大社會小政府的特點,推進對美國公共外交大有作為。公共外交的參與主體要體現(xiàn)民間性,因此開展公共外交的主體應是非官方的或民間性的,針對的對象也要接地氣。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 張樹華
公共外交歸根結底要維護國家利益、服務于國家根本戰(zhàn)略。國際關系中要堅持兩手并用,善于處理好合作、競爭、友好、對抗等關系,特別是對于中、俄、美這樣的大國而言。開展中國對美公共外交工作要以我為基礎、以我為主,樹立政治自信,這個自信是非常關鍵的;敢于對話、敢于提出問題;要影響意見領袖;要做好領袖外交,樹立領袖形象。希望我們有政治自信,還有學術自信。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副所長 倪峰
現(xiàn)在對美公共外交有兩項重要工作。一項是緊迫性的工作;一項是基礎性的工作。緊迫性的工作是要著力加大對美國戰(zhàn)略界的工作。當前美國國內對華輿論環(huán)境不太好,亟待加大對美戰(zhàn)略界的工作力度。要澄清不實猜測,把一些重大戰(zhàn)略問題說清楚,講明白,努力引導這場辯論的方向。另一項是基礎性工作,事關中美關系穩(wěn)定的社會及經濟基礎。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的開放正由“引進來”向“走出去”轉變,包括對美直接投資在內的對外投資快速增加,這使兩國關系孕育著一些新機遇。有趣的是,美國的許多州和地方政府對推動中美關系的態(tài)度比聯(lián)邦政府更積極,有更大熱情。目前已有30個州在華直接設立辦事機構,吸引中國直接投資。將這些投資與公共外交相結合,可以在美工商企業(yè)之外,構筑中美關系的一個新社會基礎。
求是雜志社國際編輯部主任 楊發(fā)喜
當前,中美兩國關系的基本面很好。雙方擁有幾十個戰(zhàn)略對話、磋商機制,經貿往來密切,利益深度融合。中美兩國關系發(fā)展到今天的水平和高度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發(fā)展中美關系不要為一時一事干擾,要保持戰(zhàn)略定力。中美關系遇到一些分歧和矛盾是很正常的。我們要正視這些困難,“臨難毋茍免”,不回避矛盾。我們愿意通過對話磋商去解決問題或管控分歧。中美兩個大國肩負著維護地區(qū)和世界和平的重大責任,雙方應該增加信任、減少摩擦,不搞對抗,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v觀歷史,大國之間直接對抗往往造成兩敗俱傷。在維護南海和周邊穩(wěn)定的愿望上,中國只會比美國更強烈。我們提出堅持親誠惠容的睦鄰友好政策,是言行一致的,決不會搞霸權主義欺負周邊的小國、弱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副院長 王莉麗
關于中國對美公共外交,建議細分美國受眾,確立以智庫為中心的精英輿論影響機制,加強美國涉華智庫研究。在美國公眾對中國形象的認知以及對中國輿論的形成中,“精英輿論”的作用尤為顯著。美國智庫是知識精英、輿論精英和政治精英的會聚地,其“中國觀”對美國政府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中國輿論都具有重要乃至決定性的影響。中國對美公共外交可以把美國智庫,尤其是布魯金斯學會、蘭德公司、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等重要涉華智庫作為重點對象,一方面,對它們的涉華研究專家和研究觀點進行跟蹤研究,另一方面,在重大外交政策問題上,通過影響這些智庫和學者,進而影響美國政府和媒體、利益集團和普通公眾。